欢迎您,请 登录 或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医工资讯 综合资讯 查看内容

跨国医械公司征战经济型市场

2014-6-12 10:05 阅读: 1266 评论: 0 来源: 科讯网 编辑: 医工在线
[导读]过去几年,许多跨国医疗器械公司通过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来进一步获得中国市场的机会:例如史赛克收购骨科产品生产商创生控股、美敦力收购康辉、柏盛国际(Biosensors)收购吉威、捷迈收购蒙太因等。在这些并购案例中,这 ...
过去几年,许多跨国医疗器械公司通过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来进一步获得中国市场的机会:例如史赛克收购骨科产品生产商创生控股、美敦力收购康辉、柏盛国际(Biosensors)收购吉威、捷迈收购蒙太因等。在这些并购案例中,这些跨国公司的高层在评价他们的动机时,往往把打入中国的“经济型”市场作为他们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经济型”市场初露端倪
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正不断扩大。过去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达到了23%,从2007年的49亿美元达到2012年的140亿美元,是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全球第四大市场。预计在未来5年中,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年均增长速度将维持在20%左右,2017年达到350亿美元的水平。
国家政策对进口高值医疗器械的市场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医疗政策倾向于“低水平、广覆盖”,这导致国家医疗投入主要围绕在发展基本医疗、满足基本需求上。因此跨国厂商及其经销商应该考虑如何能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争取更多资源。
其次,发改委对高值植入类耗材价格加成的规定一旦实施,会直接影响到进口产品的盈利能力。对此,各个医疗器械的厂商正在积极应对这一情况。美国先进医疗器械协会(AdvaMed)也在和发改委沟通商讨如何能建立一个更有效、更合理的定价机制。
再次,卫生部发布的省级集中采购规定,不但对高值产品产生价格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厂家的工作量。
最后,自主创新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议题,国家进一步鼓励本土企业加强研发,增加竞争力,同时也引导跨国企业在中国建立研发和生产能力。当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比如“单病种付费”、“诊断相关疾病分组”等正在积极试点和探讨中,也将对医生和患者的决策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几乎所有跨国医疗器械公司的产品和战略重点都是一二线城市中的三级医院,而对除这些医院以外的二三线城市或二级医院涉足不深。在前述这样的大环境下,传统上活跃在大城市、大医院的跨国医疗器械公司要继续维持收入的高速增长,就不可避免地要把他们的视线向下延伸,开始关注更广阔的中国市场。相对于前者的“高端”市场,我们把后者称为“经济型”市场。
    高端市场VS经济型市场
据观察,跨国公司目前为止大部分都集中在“高端”市场竞争,即一、二线城市的三级医院,只有一小部分业务能渗透到“经济型”市场,即二级医院以及三线城市的各级医院。因而,如何在引领“高端”市场的同时迈向“经济型”市场——这是目前跨国医疗器械公司在思考中国市场战略的核心主题。
在考虑“经济型”市场的时候,有一个特点不容忽视:虽然这部分市场的医院数量庞大,但这些医院的平均规模偏小。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三级医院虽然只有约150家,但是年均住院患者手术量都要超过5万例。即使是那些在三线城市的三级医院(总数不到1000家),其年均住院患者手术量也可达到1万例。而这个数字在绝大多数一线城市的二级医院只能达到7-8千例,在二三线城市的二级医院只能达到2-3千例——虽然二级医院和县级医院数量总共有近8千家之多。
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医院数量这个指标来衡量市场规模。同时,由于这些“经济性”市场的客户是如此之分散,要达到相同产出所需要的投入也不可同日而语。
12下一页

最新评论

扫码打开小程序

扫码安装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