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医疗器械管理 管理探讨 查看内容

如何做好预防性维护是医疗器械工程师重要一课!

2018-12-17 08:26 阅读: 12294 评论: 0 编辑: ygzx1
[导读]一、什么是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PM)?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PM,是美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医院强调生物医学工程科的职责不仅仅是维修仪器,也应包括评估、测试及周期性维护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法 ...
一、什么是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PM)?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PM,是美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医院强调生物医学工程科的职责不仅仅是维修仪器,也应包括评估、测试及周期性维护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法。是指为了维持医疗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周期性地对设备采取的一系列维护工作。具体工作包括系统操作性能检查、测试和调整,电气安全测试,设备外部清洁和内部除尘,机械部件的润滑以及易损部件的更换等等服务内容。
二、医院为什么要进行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PM?    
有数据表明,国外PM工作在整个医疗设备维修活动中约占70%以上,而故障性维修仅占30%以内,而我国情况却正好相反。故障性维修占70%以上,PM仅占30%以内。95%以上的医院并没有开展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
三。预防性维护的目的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PM的目的是将设备的故障率和实际折旧率降至最低,而将整个设备使用周期中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增至最高。医疗设备故障率的变化通常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故障期、偶然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这三个时期综合反映了设备从投入使用到报废为止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故障特点,其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通常称其为浴盆曲线:

医疗设备在投入使用初期故障率相对较高,这个阶段称为早期故障期,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其故障率逐渐下降。早期故障一般是使用人员对医疗设备性能不熟悉,未完全掌握其规范化操作方法,或设备生产设计、制造过程中的缺陷所造成。第二个阶段为偶发故障期,故障率已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是设备使用的最佳时期,其偶发故障主要是由于应力条件随机变化致。第三阶段为耗损故障期,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加,设备硬件逐渐老化,其故障率呈现迅速上升趋势。
四、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意义    
根据PM概念和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的变化规律,我们总结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有效降低设备早期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的故障率,减少维修工作量,从而减少运行中的维修费用,并减少因故障停机检修而造成的损失,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2) 有效延长偶然故障期时间,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3) 提高设备的应用安全质量,确保患者和使用人员的安全。4) 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提高设备完好率,使其发挥最大效用。5) 减少使用人员错误操作的发生,并能及时收集设备使用中的反馈信息,加强临床设备使用质量。通过PM收集的反馈信息,可以提高选购仪器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作为医学工程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PM提高了医学工程人员的技术素质 ,在人才培养方面推动了医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6) 如果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仍以老一套水平从事工作的话,那么将会引起医疗设备的使用不当和维修不当,造成故障频出,修理时间增加,延误患者检查,进而有可能导致患者的外流, 社会效益的降低,最终影响到的是整个医院的发展。
五、预防性维护三级工作模式
医院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通常由三级维护保养模式实施完成,俗称三级保养体系,即日常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各级维护保养内容及要求如下:
1、日常保养:主要包括对设备进行除尘、清洁、消毒和基本参数校正。日常保养是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的基础,至少每周进行一次。
2、一级保养:根据设备性能要求,参照使用说明书或维护手册,对设备消耗性材料进行定期更换,以及对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件进行定期检查。
3、二级保养:是指根据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的频率和特点,按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功能检查、电气安全检查、性能测试和校准,以及对设备易损部件进行更换和故障重点部件进行拆卸检查,通过更换、调试、加油、自检以及安全防护等技术手段,使设备符合出厂时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要求。
六、预防性维护PM的主要内容和周期
医院医疗设备种类繁多,不同类别设备的功能、结构、原理、电路设计和使用方法不尽相同,其预防性维护的内容也不完全一致,但一般内容却大致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外观检查:检查设备各按钮、开关、旋钮有无松动及错位,插头插座有无氧化、锈蚀或接触不良,电源线有无老化,散热风扇排风是否正常,各种连接线的连接和管道连接是否正确。
2、清洁保养:对设备表面和内部的电气部分、机械部分进行清洁,包括清洗过滤网及有关管道,对设备有关插头进行清洁,防止接触不良,对必要的机械部分进行加油润滑。
3、易损件的更换:对已达使用寿命、性能下降且不合要求以及设备说明书中规定要求定期更换的配件进行及时更换。对设备内置电池电量不足的情况要督促有关人员进行充电。
4、功能检查:设备通电检查各指示灯、指示器是否正常,进入各功能设置模式,通过调节、设置相关开关和按钮,检查设备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同时,通过模拟测试,检查设备各项报警功能是否能正常触发。
5、性能测试和校准:检测设备各输出量值误差是否超出相关标准要求,并对超出标准范围的量值参数参照说明书步骤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校准,以保证设备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标准,确保仪器在医疗诊断与治疗中的质量。
6、安全检查:包括电气安全检查和机械检查。①电气安全检查:检查各种引线、插头、连接器有无破损,接地线是否牢固,接地阻抗和漏电流是否在标准范围内;②机械检查:检查机械组件是否牢固,运转是否正常,各连接部件有无松动、脱落或破裂现象。
7、人员培训管理:医院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不仅要注重设备自身的维护保养,还需重视设备使用人员的技术培训。需要定期对临床操作人员进行应用技术培训,使他们了解设备基本结构、基本原理,熟悉设备的各项性能和功能,学会设备日常保养、维护方法,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特别要掌握保证仪器安全性的措施及有关注意事项,做好培训记录,未经培训的人员严禁操作设备。对使用人员还需加强设备安全用电常识以及发现设备故障时的应急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培训。
8、设备维护周期:对与患者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治疗抢救设备,如手术麻醉设备、呼吸治疗设备、新生儿保温箱等,每季度实行一次PM;对其它检查及监护设备,每半年一次。具体到每台设备,按照设备的特性、使用年限、使用率及故障率,由医疗设备科分管工程师具体提交报告,及时作出调整。

扫码打开小程序

扫码安装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