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医工资讯 综合资讯 查看内容

临床呼吁动态血压监测尽快自助化

2015-11-17 16:18 阅读: 489 评论: 0 来源: 医药经济报 编辑: ygzx1
[导读]近日,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血压测量与监测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据了解,这是继英国、加拿大等国修改有关高血压管理指南后,中国 ...
近日,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血压测量与监测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据了解,这是继英国、加拿大等国修改有关高血压管理指南后,中国独立高血压指南发布的动态血压监测专家共识。
《共识》中明确指出,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测量一个人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既可测量轻、中度体力活动状态下的血压,也可以测量睡眠过程中的血压,因而可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血压整体情况,发现“隐蔽性高血压”,包括单纯夜间高血压。
遗憾的是,目前现有的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夜间睡眠期间测量血压时严重干扰睡眠等,影响了临床医生对血压测量结果的接受度。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吴兆苏呼吁,要更多地依靠创新科技,管理好高血压疾病,减少其所带来的巨大心血管病风险。
                          
多国指南更正
无创动态血压监测进入临床应用已经超过30年,最初主要是用于宇航员的血压监测,在我国的使用也超过了20年,目前已成为高血压管理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主要用于高血压的识别与诊断,用于评估心脑血管风险,以及评估降压治疗的效果。
上海瑞金医院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王继光坦言,目前在我国临床上提供动态血压计的生产企业以美国、德国等居多,暂时还没有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动态血压计。仅在2014年,东方泰华旗下泰控电子推出了具有24小时动态监测功能的家用智能血压计。
王继光表示,如果用诊室血压的监测方式,医生对一名1级高血压患者进行诊断,需要进行5~6次的诊室血压检测才能初步确定,但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判断主要依靠24小时、白天、晚上的平均值,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时间的血压值来评估心血管风险。
据了解,从临床的需求情况来看,很多患者已经开始主动要求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许多二、三级医院也开始建立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平台,而随着血压测量意识的提高以及检测仪器价格更加合理,一些养老机构、药店乃至个人也开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现有器械缺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指出,虽然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优势凸显,但现有动态血压计存在较多技术问题:第一,监测至少需要24小时,监测之前需要设置血压计,监测完成后还要读取监测结果,整个过程仍然无法离开技术人员,如果能实现自动化、自助化,则可节约人力成本。
第二,现有的动态血压监测一般为“示波法上臂式袖带动态血压计”,这种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次数较多,特别是在睡眠期间也需要进行测量,而在监测过程中充放气会影响睡眠,导致患者心理负担过重影响血压值。
第三,动态血压监测一般由机器自动完成,而不是由临床医生测量,也非在临床医生监督下完成,如果医生对动态血压的意义了解不够,会影响医生的接受度,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应用的专业培训。
另外,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的评估与判断是一个专业问题,需要专业技术支持。我们需要建立在互联网、无线通讯及云计算基础上的技术平台。目前欧美等国已经较早建立了互联网为基础的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支持系统,而我国的动态血压网络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刚刚起步。
王继光表示,无论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目前都接诊大量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一部分是在慢性病监测、管理过程中新发现的,也有很多通过机会性检查发现血压升高并主动求医者。如果能实现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形成动态血压检测技术支持,不仅能为社区提供高血压管理的专业技术支持,如发现“白大衣性高血压”,还可以降低社区医生或健康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不仅可提高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质量,还可以减少与药物相关的医疗开支与不良反应,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降压治疗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作用,降低高血压所带来的巨大社会负担与健康危害。 

最新评论

扫码打开小程序

扫码安装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