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医工资讯 综合资讯 查看内容

新型医用敷料市场出现“三高”趋势

2015-8-18 12:25 阅读: 953 评论: 0 来源: 中国医药报 编辑: ygzx1
[导读]当揭开覆在伤口上的敷料时, 这个材料会不会粘连伤口、 引起疼痛甚至出血 这是很多人在护理伤口时不免产生的一种担心。 为了提升伤口管理水平, 高科技医用敷料的研发和应用在世界医疗卫生领域引起普遍重视。 北京大 ...
当揭开覆在伤口上的敷料时, 这个材料会不会粘连伤口、 引起疼痛甚至出血——这是很多人在护理伤口时不免产生的一种担心。 为了提升伤口管理水平, 高科技医用敷料的研发和应用在世界医疗卫生领域引起普遍重视。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奚廷斐研究员不久前在河南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医用耗材大会上分析指出, 医用敷料设计领域形成了高效性材料(Efficacy of the material)、 高效能产品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duct) 和高效率护理 (Efficiency of the treatment) 的特征, 它代表了医用敷料的发展方向。 一些具有创伤愈合、 伤口护理、 再生修复作用的功能性医用敷料, 已经成为国际新型医用敷料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功能性敷料更具成长性
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 目前, 全球传统医用敷料市场仍然占整个医用敷料市场的 50%以上, 我国医用敷料的出口额占到全球医用敷料出口总额的 20%以上, 但是,传统医用敷料市场的增长速度逐年放缓, 我国药棉、 纱布、 绷带、 棉制手术用巾等低附加值的传统大宗出口商品的性价比优势也在减弱。
奚廷斐分析说, 医用敷料的材料和性能是跟随伤口愈合理论的进展而发展的。 传统医用敷料大多是干型敷料, 例如棉质纱布、 合成纤维布。虽然它们可以起到覆盖伤口的作用, 但是在伤口感染、 愈合、 渗出液的管理, 以及避免粘连伤口引起疼痛、 出血等方面, 都明显不足。含有凡士林或甘油三酯的油纱虽然不会粘连伤口, 但它们也无法促进伤口愈合和管理感染的伤口。
“理想的医用敷料应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亲和性、 透水性、 透气性; 能均匀、 紧密地粘附在创面上, 使伤口保持高湿、 微酸、 低氧环境, 阻止细菌侵入和抑菌; 可以控制和吸收创面渗液, 并保持、 促进肉芽和上皮组织正常生长, 促使创面愈合; 还要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且柔软、 不易变形。 近几年, 新型医用敷料市场年增长率在 10%以上, 未来很多传统医用敷料产品将逐渐被替代或淘汰。” 奚廷斐说。
“研发新型功能型医用敷料已经成为医用敷料产业的一个主要趋势, 我国在功能敷料研发上起步较晚, 目前上海的研发机构走在全国前列。”中国医保商会副秘书长蔡天智告诉记者。
奚廷斐说,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上出现的新型功能性医用敷料主要有透明薄膜敷料、 泡沫敷料、 藻酸盐敷料、 水胶体敷料、 水凝胶、 其他复合敷料、 组织工程方法制备的敷料 (胶原蛋白膜、 脱细胞真皮基质) 等几种。 其中, 水凝胶敷料、 泡沫敷料、 透明敷料和水胶体被大量用于临床。 与传统伤口敷料相比, 它们的主要优势是可以抵御机械因素 (如脏物、 碰撞、发炎等) 和污染、 化学刺激, 防止二度感染、干燥和体液、 热量丢失。 除了对伤口实行全面保护外, 它们还能通过清创主动创造促进伤口愈合的微环境。
    技术复合性增加
“近年来, 国内外新型医用敷料的产品设计、 制造领域引入了很多新的工艺技术。” 奚廷斐介绍说, 在高效性材料方面, 应用了碳纳米纤维材料、 海洋来源的生物医用材料及活性物质, 以及新型敷料——药物/因子复合材料。如上海水产研究所研制出鱼胶原蛋白敷料, 该产品可避免陆地动物源性胶原蛋白病毒传播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将富血小板血浆 (PRP) 用于慢性溃疡的修复; 广州冠昊生物研制出了新型生物衍生型敷料。 在高效能产品方面, 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多功能多组分复合产品。 一种名为 “Biobrane” 的产品, 其外层为超薄多孔硅胶、 内层为尼龙网、 中间层为猪胶原多肽, 适用于供皮区及湿润洁净的Ⅱ度创面;“Integra” 是一种牛胶原纤维和氨基葡聚糖的结合物, 其外层为硅胶层。 组织工程皮肤研发也取得可喜的进步, 并初步应用于临床,主要产品有表皮替代物、 真皮替代物、 全皮替代物等。 但是, 组织工程皮肤的韧性及机械性能同正常人体皮肤仍有明显差距, 且没有正常皮肤的毛囊、 血管、 汗腺以及黑色素细胞、 朗格罕氏细胞等组成。 在高效率护理方面, 研发人员将无源材料产品与有源治疗设备联合应用,发明了负压引流、 氧气疗法、 电刺激治疗、 低强度激光治疗、 超声疗法等医疗手段。 例如,将微电极与医用敷料联用, 进行伤口愈合情况的实时监测; 将微型增氧装置与敷料联用, 通过增加氧气供应促进创面新生血管生成等。
“需要关注的是, 产品的生物活性和功能性是新型医用敷料的发展重点。 企业在新型医用敷料研发伊始就应该综合考虑成本、 风险控制、 住院时间、护理情况、 预后质量等因素。” 奚廷斐强调说。

最新评论

扫码打开小程序

扫码安装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