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医工资讯 综合资讯 查看内容

高端医械“打包”抢竞争筹码

2015-6-1 20:16 阅读: 380 评论: 0 来源: 医药经济报 编辑: ygzx1
[导读]5月19日,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行动纲领把高端医疗器械发展提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其中,提高医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 ...
5月19日,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行动纲领把高端医疗器械发展提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其中,提高医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耗材,实现生物3D打印等新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成为重点内容。在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之际,中国宣布力争用10年时间重新定义“Made in China”的内涵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无独有偶,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朱庆生日前在上海宣布:由该协会筹办的“全国统一的中国医疗器械采购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试运行。专家认为,“高端医械的发展须加强研发和使用需求的对接,促进产学研医互动,建立统一的平台有利于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来促进产业的整体提升。”
                          
    质量成新跑点
把医械放在突出的位置强调,与当前行业发展的现实和临床需求有直接关系。记者了解到,目前发达国家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销售比重是1:1,而中国该比重为4:1。由于体制和机制的矛盾导致制度缺陷、服务缺失,市场壁垒突出,进而出现了采购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就产品而言,进口设备质量、影像效果确实具有不错的优势,但这几年国产设备在逐渐增加,如联影、迈瑞、东软的产品结构比以前丰富很多。我想,接下来国内医械领域将更加强调品质竞争。”国内某医械生产企业副总裁胡智军对记者说。
以大型高端设备为例,目前中国与世界医械工业强国仍存在不小差距。单从三甲医院来看,国产高端器械采购占比不足20%。“高端产品上不去,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结果就是用户体验不佳,经过恶性循环,国产医械的采购与使用率就很低。”有专家称,问题的根源在于产品质量。
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外资品牌正加速在中国的本土化和医疗器械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5月19日,BD宣称在中国的第三个生产基地落成。BD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邓建民表示,“通过122亿美元完成对康尔福盛的收购,以‘从药房到患者的整体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新定位服务国内医疗机构,标志着BD将以此为契机,为中国客户和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先进、更高质量的技术和服务。BD除了现有已覆盖的产品线外,也把包括诊断系统、生物科学系统等部分产品线实现本土化生产。”这一布局正好做实了邓建民3年前对记者描述的本土化战略。他说:“我们设置更高的质控和技术标准,有利于促进行业升级。”
与BD一样迫切的还有GE、西门子、飞利浦等企业。面对中国市场及政策的变化,GE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段小缨表示,“目前我们的基础医疗设备与高端业务的销售比例已从过去的2:8上升至4:6。”
这是整个行业的趋势。目前飞利浦等巨头针对中国市场研发的产品多半在下沉。无论高端医械在哪个终端,国内企业做好应对准备了吗?据记者观察,竞争日趋激烈,但不少企业在“如何把技术与理念更好的结合”方面尚未拿出让人眼睛一亮的方案,探索仍在路上。
    平台是跳板
高端器械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不过,这场盛宴的机会并不均等,产品力才是赴宴的“路条”。刚刚出任上海联影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薛敏首次对外公布联影“U+互联网医疗”的战略布局。
薛敏说:“我们将以互联网连接影像设备,实现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依托的智能诊断和区域医疗资源协同,构建智能医疗生态系统。”值得注意的是,联影通过区域“影像云”和区域“医互云”采集到的大数据,推动智能影像诊断、重大疾病早筛和智能精准放疗的切实落地以及全线高端医学影像产品的推广。
互联网战略将是另一块战场。产业已经嗅到结构调整的机会。在记者的采访中,有企业坦言,国产医疗设备企业现在注重转型升级,并且比以往更注重产品的研发和专利。
胡智军表示,“这些需要第三方来帮助研发设计,如从大数据中挖掘出新的信息,进行深度研究和分析,建立行为规则和可追溯模型,促进医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资源与信息共享、提高效率、节省医疗费用开支,进而助力医械的创新与研发。”
也就是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影像成形、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与医学如何深度融合,已是摆在行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搭建平台、建立标准时不我待。有专家称,“如果能极大地方便医械不良事件监测、追溯和召回,同时对上市销售的医械产品进行跟踪、再评价等,这对优化整个医械产业的发展及品质提升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对于医械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三个关键方面,都缺乏全国统一的行业评估体系和评价标准。”
   今年3月,“数字诊疗装备”重点专项试点启动,旨在提升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自主研发技术水平。4月,CFDA发布90项医械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器械标准体系。有市场人士认为,“未来跨界融合将成医械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也会考验企业间借力的水平和策略。” 
                          

最新评论

扫码打开小程序

扫码安装APP

返回顶部